資料庫產業商業模式大猜想

  40年前誕生開始,資料庫成為了軟體產業鏈裏最為引人注目的明星。從第一代層次型資料庫(IMS)開始,到70年代 E.F Codd博士提出的關聯式理論以及SQL語言的發明。實現了資料建模和資料操作處理的標準化,關係型數據庫在其後的20多年的時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說關係型數據庫的發展在90年代達到了巔峰,所有的企業關鍵性應用無不需要關係型數據庫作為支援。

     然而,在過去的10多年時間裏,IT產業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和一系列技術及理念的創新。數IT所生存的外部土壤隨著Internet以及在網路環境下IT系統互聯互通相互協作的趨勢,對資訊管理技術提出了新的挑戰。Web時代帶來了大量新的非結構化資料,資料庫產業也面臨著發展的瓶頸,傳統關係型數據庫似乎已經發展到了盡頭,技術的演進主要集中在性能、擴展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提升,其基本的理論框架和技術理念並沒有大的變化,一時之間,資料庫產業的前景似乎變得模糊不清。

     資料庫需要重生,資料庫廠商需要生存發展。目標是一致的,但是道路是不同。如何突破發展的瓶頸?讓我們看看資料庫產業裏的幾大巨頭做出了怎樣的選擇。

     Oracle:垂直發展路徑

     Oracle曾經是資料庫行業毋庸置疑的老大,其創始人CEO Larry Ellison性格鮮明,霸氣十足。同樣,在選擇公司發展模式方面,他也體現性格中霸氣的一面。在資料庫產業面臨瓶頸的時候,這位元愛好駕駛帆船出海和開著戰鬥機上天的CEO做出了向應用領域進軍的決定。Larry Ellison的目光首先瞄準了與資料庫關係最緊密的兩個領域:應用伺服器 (Application Server)和ERP市場。隨著Oracle 9i應用伺服器和Oracle 9i企業商務套件的面世,Oracle選擇了一條垂直的路徑:除了作業系統以外,中間件層面和應用曾經Oracle都能提供解決方案。企業要資訊化嗎?我有應用伺服器,有資料庫,有商務套件,提供全面的解決方案。

     然而,Oracle的發展模式,讓他的合作夥伴很受傷。在這兩個領域,有Oracle曾經最緊密的合作夥伴SAP和BEA。而Oracle的決定讓他們與Oracle"貌合神離","漸行漸遠"。BEA在市場日益被蠶食的情況下,最終被Oracle收購,SAP則變成了IBM的好拍檔。

     IBM:技術創新 理念當先

     企業的策略往往是由其領導人物的性格決定的。IBM軟體部的掌門人Steve Mills不事張揚的沉穩風格,決定了IBM軟體的策略。與Oracle垂直發展策略完全不同的是,IBM走的是一條平臺發展之路:強調技術創新,只做中間件層面的產品,支池開放標準,保持與合作夥伴之間緊密的合作關係。通過自身的技術發展,收購和整合,IBM構建了屬於自己的端到端的資訊管理平臺產品和服務。

     從關係型數據庫發展陷入停滯之後,在技術創新的層面上來看,混合型資料庫已經成為業界發展的必然趨勢, 2006年,IBM發佈代號"毒蛇"的DB2 9,IBM通過DB2 9的pureXML的渲染與造勢成為了這一領域的領導者。

     而更為引人注目的是IBM提出的隨需應變的資訊管理(Information on Demand)理念,從資料管理,內容管理,資訊整合和商業智慧等幾個角度全方位詮釋了新一代資訊管理的發展前景,提供了端到端的資訊管理平臺產品。Steve Mills在去年IOD大會的開幕詞中再次明確了Information on Demand的含義:"由於資訊的爆炸式增長,使得企業保證在第一時間得到精確的資訊成為它們保持競爭力的關鍵,其中涉及三個要素:資訊、人或流程以及時間,只有三者能流暢地配合,即實現了在需要的時間能立刻將正確的資訊傳遞給需要的人,才表明企業的資訊系統已相當完善,這就是IBM的Information on Demand要達到的目的。"

     IBM在資料庫領域的成功,一方面是來源於其技術上銳意創新,另外一方面是在商業策略領域的成功。IBM資訊管理領域發展幾乎包含了該領域所需的全部平臺產品,但是,在應用領域,IBM堅持支持合作夥伴,以開放的胸懷與眾多的應用軟體廠商展開合作。IBM資訊管理部總經理Ambuj Goyal曾經指出:"支援我們的業務合作夥伴將資訊作為一種戰略資產來加以利用,仍然是IBM的一件頭等大事。我們該計畫的初衷,就是通過資訊隨需應變解決方案來滿足業務合作夥伴的需求,幫助他們增加收入和業務線索。資訊隨需應變業務合作夥伴社區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們非常樂意繼續為業務合作夥伴提供一流的支援和更多優勢,滿足他們的多重需求。"與合作夥伴攜手共贏,"眾人拾柴火焰高",IBM資訊管理產品必將執企業級用戶市場之牛耳。

     微軟:市場的生力軍

     在傳統的關係型數據庫市場,微軟可謂富有號召力的生力軍。其最引人注目的特性莫過於易用性以及低廉的價格。資訊領域面臨資料爆炸的挑戰,Web2.0時代帶來的複雜的資料類型管理的問題,這些資料庫廠商面臨的相同的挑戰,對於微軟來說也可以說是一種機遇。因為,在微軟的優勢還在於其在桌面系統方面的統治地位,Windows和Office系統的廣泛採用,讓微軟感覺自己在應對複雜的混合型資料時擁有其他廠商所沒有的優勢。

     微軟資料平臺願景提供了一個解決方案來滿足這些需求,這個解決方案就是公司可以使用存儲和管理許多資料類型,包括XML、e-mail、時間/日曆、檔、文檔、地理等等,同時提供一個豐富的服務集合來與資料交互作用:搜索、查詢、資料分析、報表、資料整合,和強大的同步功能。用戶可以訪問從創建到存檔於任何設備的資訊,從桌面到移動設備的資訊。作為微軟實現這一願景的重要產品的SQL Server 2008在今年3月發佈了,其正式產品將在下半年與用戶見面,微軟資料平臺距離實現又邁進了一步。

     開源資料庫:英雄莫問出處

     互聯網產業成就了開源資料庫,還是開源資料庫成就了互聯網企業。總之,開源資料庫與互聯網發展密不可分。去年的一份第三方市場調查機構Evans資料公司公佈的一系列調查資料顯示,剛被SUN收入旗下的開源資料庫MySQL在所有開發者使用的資料庫中獲得了25%的市場份額,四成企業級開發者表示他們在操作中使用了一種開源資料庫。超過2/3的開源開發者(69%)對目前市場上的開源資料庫常滿意。

     MySQL的廣泛使用歸功於採納整個LAMP架構的用戶增長。LAMP指一組常用於來搭建動態網站或者伺服器的開源軟體,包括:Linux作業系統,Apache網路服務器,MySQL資料庫,PHP、Perl或者 Python編程語言。

     隨著互聯網企業的蓬勃發展,開放源代碼已經逐漸形成了一股力量,受到整個IT界的關注。

發表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